沅陵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4-2035年)

沅陵縣人(ren)們(men)政(zheng)府機構(gou)門戶系統網站首頁𓄧 denothink.com 發布了耗時:2025-03-12 17:19 𒀰

 沅陵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4-2035年)


一、總則

1、整體規劃原因

為確保英文沅陵充裕的時代和文物古跡地,和民族歷史文化和宣揚民族特點與點金牌的傳統意義和和民族歷史文化,外理好地市確保英文與開發的干系,將沅陵建設規劃方案變成 “風光秀麗、民族歷史文化獨家,山、水、城、文成一體互融”的華南杭州特色時代和和民族文復姓名字城,特預算編制本規劃方案,做為沅陵縣時代和和民族文復姓名字城確保英文與菅理的重要依據。

2、未來規劃的范圍

整體規劃範圍與《沅陵縣國土資源余地總體性規劃方案(2021—2035年)》領域同步(bu),既為沅陵縣級(ji),總適用面積5832.88多平方米km/h。

關鍵性愛護的范圍為沅陵縣歷史上城市規劃區及環鏡協商區標準。各舉,時代城市規劃區即沅陵文化古城市規劃區保護性標準,北至虎溪山北麓、沅陵縣中國人民大學、沅陵縣全國政協、沅陵縣財政預算局、海棠花街品牌,南至沅水,東至迎賓北路,西至縣委黨校。面積計算為92.25公傾。情況匹配判別為南向倆個分:北部地區板塊南至厲史片區界線,北至辰州街優質,體積為46.84公畝;南部等地范圍北至沅水南岸線,南至沅水岸線南面伸延至80-200米標桿,東南部涵蓋金鳳凰山樹林濱河公園整個位置,使用面積為102.50公畝;南方北方2個分總結149.34公畝。

3、發展規劃期效

2023年為規劃基期年,規劃期限為2024—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4—2025年,中期為2026-2030年,遠期為2031—2035年。



二、名城價值與特色綜述

1、特色綜述

    1)龍舟之鄉、巫楚之源沅陵的辰州儺戲涵蓋了政治、歷史、民族、考古、文學、藝術、宗教等多個方面,是湖湘文化的根源之一。沅陵龍船發源于遠古,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比祭祀屈原的龍舟早幾千年,現今完整地保留著兩千多年前的舊楚遺風,被譽為“中國傳統龍舟之鄉”。屈原流放,所作反映古沅湘文化現象的《九歌》,在《湘君》《九歌》《離騷》中均對沅陵景象進行了贊美。

2)千年古郡、軍事重鎮沅陵一萬多年人類發展史,兩千年的建制史,曾是大湘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地名自西漢歷二千余年無變,是湖南古今地名相同的9縣之一。沅陵素有“湘西門戶”“南天鎖鑰”之稱,上扼云貴,下蔽湖湘,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宋建湘黔大驛道,在沅陵設四大重要關口,其中辰龍關在清朝時被敕封為“天下辰龍第一關”。

3)薪火相傳、以學治世二酉山被稱為“文化圣山”,二酉藏書典故多、“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出處地。堯舜時期,帝師二酉傳道學是中華文化中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道學精神;唐太宗在沅陵敕建龍興講寺,借佛法傳播教化感化西南群蠻,開辰州學風;明代王陽明在虎溪書院開辦虎溪講壇,首次開講“致良知”心學。沅陵深厚的“學治文化”底蘊,成就沅陵在大湘西乃至大西南域內無可替代的文化中心地位。

4)近代風云、革命老區沅陵經歷了“辰州教案”的震蕩,抗戰時期曾是湖南臨時省會。張學良將軍曾在此幽禁,抗戰日報亦設據點于此。同時,沅陵是湘西革命活動的策源地之一,紅二、紅六軍團在此活躍,2008年,沅陵被正式認定為“革命老根據地”;2021年,沅陵式納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區范圍。

5)人文薈萃,西南勝境。沅陵人文資源豐富,擁有“山國水都”之美譽。境內有黔中郡遺址、二酉山、鳳凰山等歷史文化遺跡,并留下內外八景等自然美景。屈原、沈從文等文人墨客曾留下詠頌沅陵的詩文畫作。以辰州儺戲為代表的傳統戲劇、以沅陵賽龍舟為代表的傳統體育、以二酉藏書洞的傳說為代表的民間文學、以沅陵山歌為代表曲藝、以碣灘茶制作技藝與辰州剪紙為代表的傳統技藝等,展現了沅陵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價值綜述

1)地理位置方面

沅陵地處沅酉二水交匯之處,是連接京城、洞庭湖平原及云貴川大西南地區的西南交通要塞,中國古代西南邊陲水陸商貿活動網絡門戶之地。

2)政治地位方面

沅陵歷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在西南邊陲多民族地區施行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社會治理模式,是傳播中原文化、宗教信仰的核心地區。

3)古代文化影響力方面

沅陵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巫儺文化、古龍舟文化、學治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等源遠流長,對中國西南地區文明傳播與發展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4)紅色革命文化方面

沅陵是湘西革命活動的策源地之一,是紅二、紅六軍團主要活動地,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中國工農紅軍在偉大長征路線上的奮進。

5)經濟貢獻方面

沅陵作為工礦資源大縣,三線工程、辰州金礦、五強溪水利水電工程等大型項目,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不同階段做出不可磨滅的經濟貢獻。



三、縣域歷史文化的保護

1、縣域保護結構

沅陵縣域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一核、三廊、七片”。其中:

一核:是以歷史城區及其周邊為核心的老城區。

三廊:是沅陵縣域范圍內與沅陵核心歷史文化價值相關的三條文化遺產廊道,具體包括:沅水文化遺產廊道、湘贛驛道文化遺產廊道、酉水文化遺產廊道。

七片:是沅陵縣域范圍內與沅陵核心歷史文化價值相關的七個遺產聚集區,具體包括:核心城區文化遺產聚集區、七甲坪文化遺產聚集區、五溪湖濕地文化遺產聚集區、借母溪文化遺產聚集區、酉水流域文化遺產聚集區、荔溪河盤古文化遺產聚集區、杜家坪文化遺產聚集區。

2、邊坡河系的守護

保護要素

保護目標

保護要求

山體

中心城區主要山體

虎溪山、桐廬山、飛霞山、鶴鳴山、天寧山、紫寰山、回龍山、鳳凰山等山體

保護山體綠化植被,維持沅陵歷史文化名城良好的生態基底

劃定山體綠線、不得進行開山采石、禁止發展高污染企業,修復破損山體

縣域范圍內其他山體

二酉山、無射山、九龍山、圣人山、齊眉界、中山崗、夸父山、桃坪界等山體

不得進行開山采石、禁止發展高污染企業

水系

主要河流

沅水、酉水

保護沅陵歷史文化名城的水環境景觀,維持名城的生態基底

劃定河流藍線,范圍內按照管理辦法進行保護;嚴格控制對自然河道的“截彎取直”

其他支流

大龍溪、小龍溪、彭溪、下溪、大里溪、油簍沖溪、天門洞溪、貴溪、曲溪等一、二級支流

嚴格控制對自然河道的“截彎取直”;嚴格控制占壓河道建設行為,逐步清理違規建設行為;新建水利工程不應對河道景觀以及具有歷史價值的堤岸等造成不利影響

水庫

五強溪水庫、鳳灘水庫、巖屋潭水庫

劃定水岸湖泊藍線,范圍內按照管理辦法進行保護;禁止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

濕地

五強溪濕地、五溪湖等濕地

3、自然遺產的保護

沅陵縣域內自然遺產保護包括五溪湖風景名勝區、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沅陵國家森林公園、萬羊山省級森林公園、沅陵野生蘭花原生境保護示范點。

4、文化遺產廊道與文化遺產聚集區

保護要素

保護目標

保護要求

文化遺產廊道

沅水文化遺產廊道

龍興講寺、辰州教案發生地、黔王宮等

保護文化遺產資源以及與沿線其他自然、游憩資源的串聯,實現地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對遺產廊道內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保護。近期應加強遺產廊道內遺產資源的調查與評估、劃定保護范圍;中期應對重要的文化遺存進行合理展示,增強文化遺產廊道的宣傳與合理利用。遠期實現文化遺產廊道的整體展示

湘贛驛道文化遺產廊道

荔溪盤古遺址、盤古(原丑溪口鄉)遺址區、盤古(原舒溪口鄉)遺址區等

酉水文化遺產廊道

石牌樓城址、二酉古藏書處、蓮花池村古建筑群等

文化遺產聚集區

核心城區文化遺產聚集區

沅陵國建森鈴公園—鳳凰山片區,龍泉古寺、適園古民居、抗戰日報舊址等

梳理縣域文化遺產資源,帶動縣域名城展示良性發展

加強對聚集區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

加強聚集區內生態主體的展示;

近期重點推進聚集區內遺產資源的保護、修繕、整治與展示

七甲坪文化遺產聚集區

紅二、六軍團長征突破沅水封鎖線舊址群、劉三亞民宅等

五溪湖文化遺產聚集區

沅陵國建森鈴公園—夸父山片區、五溪湖風景名勝區等

借母溪文化遺產聚集區

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沅陵野生蘭花原生境保護示范點等

酉水流域文化遺產聚集區

蓮花池村、胡家溪村、燒火巖村等

荔溪河盤古文化遺產聚集區

小龍頭摩崖石刻、玉溪門第大宅、顏氏家族墓園、明中村、夏家溪村等

杜家坪文化遺產聚集區

沅陵國建森鈴公園—齊眉界片區等

5、歷史文化名村與傳統村落

沅陵縣縣域范圍內現有1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即荔溪鄉明中村3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即明溪口鎮浪潮村、二酉鄉蓮花池村、明溪口鎮胡家溪村。

沅陵縣縣域范圍內現有22處中國傳統村落,即明溪口鎮浪潮村燒火巖、明溪口鎮胡家溪村、二酉苗族鄉蓮花池村、荔溪鄉明中村、栗坡村板樹坪村、明溪口鎮大巖頭村、明溪口鎮梓木坪村、涼水井鎮洞溪村、涼水井鎮金花殿村、七甲坪鎮金河村、七甲坪鎮三星村等。


城區歷史的保護與發展

1、范圍劃定

歷史城區范圍:北至虎溪山北麓、沅陵縣人大、沅陵縣政協、沅陵縣財政局、荷花街一線,南至沅水,東至迎賓北路,西至縣委黨校。總面積約為92.25公頃。

環境協調區范圍: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區域南至歷史城區邊界,北至辰州街一線,面積約為46.84公頃。南部區域北至沅水,南至沅水岸線向南延伸至80200米一線,東部包括鳳凰山森林公園整體范圍,面積約為102.50公頃。南北兩部分總計149.34公頃。

2、保護內容

保護要素類型

保護內容

古城城址格局

二水繞古城、一城攬五山

古城街巷格局

街巷多為垂直沅水呈南北方向向古城內延伸的整體格局,包括:施家巷、馬坊界、青苔巷、西沖巷、北門上巷、總爺巷、馬路巷、伍家坪巷、龍頭井巷;白圓寺路、唐巷;同文巷、尤家巷

歷史城區內的重要建筑及構筑物

寺廟庵堂

龍興講寺、鳳凰寺、清真寺、天主堂、永生堂、白圓寺、龍泉古寺、文廟舊址、黔王宮、鳳凰寺

歷史舊址

抗戰時期湖南臨時省會舊址群、辰州教案發生地、湘西剿匪舊址——人民解放軍第47軍軍部舊址、湘西剿匪紀念園、張一尊故居、楊少琴故居、關希鵬故居、張先玉民宅、辰州日報社舊址、劉曉故居、適園古民居、抗戰日報社舊址

亭臺樓閣

鳳鳴塔 ?/span>鹿鳴塔 龍吟塔

構筑物

龍頭古井、飛星橋古井、馬路巷古井、適園古井、古門頭、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周邊環境

水體

沅水、酉水

山體

虎溪山、鶴鳴山、梧桐山、飛霞山、天寧山、鳳凰山、香爐山

歷史性自然景觀

沅陵內八景

“梧桐映月”“銅壺滴漏”“鯨閣曉鐘”“虎溪云樹”“金盤撈月”“酉水拖藍”“美女穿梭”“鰱魚吐泡”

景觀視廊

重點保護鳳凰山森林公園-梧桐山、鳳鳴塔-龍舟廣場、鳳鳴塔-梧桐山、龍舟廣場-梧桐山、龍舟廣場-飛霞山五條景觀視廊

3古城城址格局的保護

保護古城二水繞古城、一城攬五山的城垣格局特征和古城內垂直沅水呈南北方向向古城內延伸的街巷格局特點,保護城區五山的開敞綠地和公共空間、沅水和酉水的河岸生態保護藍線,控制歷史城區內城市建設強度避免破壞古城整體格局。


4歷史街巷格局的保護

一類保護街巷為現狀保存較好,街巷名稱、走向及街道輪廓尺度都維持歷史狀況,歷史風貌尚存的巷道。保護兩側街巷界面和建筑風貌,控制建筑高度,保留、修繕原有鋪地形式,不得進行拓寬改造。對于傳統鋪地遭破壞與覆蓋的,有條件應予以恢復。

二類保護街巷為現狀保存一般,街巷名稱、走向維持歷史狀況。街巷兩側建筑高度增加、路面拓寬,即街道輪廓尺度發生改變的巷道。規劃保持街巷的歷史名稱和走向,盡量保持原有街巷尺度,不宜進行拓寬改造。

三類保護街巷為現狀保存較差,僅保持歷史走向,街巷名稱和輪廓尺度已發生改變的巷道。規劃保持歷史走向,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可適當進行拓寬和改造。

歷史街巷保護一覽表


保護分類

序號

街巷名稱

現狀寬度(米)

現狀長度(米)

一類保護街巷

1

施家巷

2.0-3.0米

239

2

馬坊界

4.0-6.0米

271

3

青苔巷

1.0-2.5米

145

4

龍頭井巷

1.5-3.0米

196

5

伍家坪巷

2.0-5.0米

252

6

馬路巷

3.0-5.0米

412

7

西沖巷

2.0-3.0米

288

8

施家二巷

1.5-3.0米

162

9

施家四巷

1.5-3.5米

222

10

北門上巷

2.0-4.0米

126

11

總爺巷

1.5-3.5米

134

二類保護街巷

1

施家一巷

1.0-2.5米

91

2

施家三巷

1.0-2.5米

195

3

施家五巷

1.5-3.5米

165

4

西沖一巷

1.0-2.5米

80

5

西沖二巷

1.0-2.5米

180

6

同文一巷

1.0-2.5米

180

7

城墻上巷

1.5-3.0米

150

8

勝利支巷

1.0-2.5米

43

9

梅花殿巷

1.0-2.5米

123

10

總爺一巷

1.5-3.5米

52

11

總爺三巷

1.0-2.5米

36

12

龍頭井一巷

1.0-2.5米

129

13

龍頭井二巷

1.0-2.5米

183

14

伍家坪一巷

1.0-2.5米

138

15

伍家坪二巷

1.0-2.5米

35

16

伍家坪三巷

1.0-2.5米

154

17

伍家坪四巷

1.0-2.5米

86

18

伍家坪五巷

1.0-2.5米

63

19

白圓寺路

2.0-5.0米

408

20

白圓寺支路

2.0-5.0米

179

21

唐巷

1.0-2.5米

179

三類保護街巷

1

同文巷

1.5-3.5米

219

2

同文二巷

1.0-2.5米

163

3

同文三巷

1.5-3.5米

193

4

同文四巷

1.0-2.5米

134

5

同文五巷

1.0-2.2

38

6

城墻上支巷

1.0-2.5米

123

7

總爺二巷

1.0-2.5

40

8

馬路一巷

1.0-2.5米

273

9

馬路二巷

1.0-2.5米

106

10

馬路三巷

1.5-3.5米

1175

11

尤家巷

8.0-10.0米

306


5、城區建筑分類保護

對歷史城區的建()筑物采取分類保護與整治措施。

風貌

質量

整治方式

文物保護單位

/

修繕

歷史建筑和潛在對象

改善

一般

修繕

維修

傳統風貌建筑

好,一般

改善

維修

其他建筑(無沖突)

保留

一般

改善

維修

其他建筑(有沖突)

好,一般

整治

一般,差

拆除

新建建筑引導:

1)傳統木結構風格。使用當地傳統材料和工藝,采用木材作為主要結構材料,結合苗族、土家族傳統的建筑技藝和細節裝飾,如斗拱、懸山、雕花等。

2)現代與傳統風格融合。可采用現代建筑材料和技術手段,需融入以明清時期為主的傳統建筑元素和符號,如在建筑的立面設計、屋頂形式上,融入馬頭墻、坡屋頂、民族圖案等,在建筑形式和裝飾細節上,使用青瓦灰墻、清石板路、木雕窗花等。

6、城區山體水系的保護

保護歷史城區內的虎溪山、鶴鳴山、梧桐山、飛霞山、天寧山,及周邊與古城山水格局和人文環境密切相關的鳳凰山、香爐山等自然山體。

劃定沅水和酉水的河岸生態保護藍線。重點保護與歷史城區山水格局及人文環境密切相關的沅水及酉水本體、沿岸碼頭及遺址、水下重要遺存和兩岸風光帶。

7、古井保護

嚴格保護適園古井、龍頭古井、飛星橋古井、馬路巷古井,井圈及井下內壁的歷史材料與構造,修繕井臺空間。確保水質清澈,制定用水公約。

8、自然景觀保護

整理恢復沅陵內八景。其中“梧桐映月”“銅壺滴漏”“虎溪云樹”結合文物古跡的保護,強化其作為歷史標志物及視線通廊的控制點。“鯨閣曉鐘”“金盤撈月”“酉水拖藍”“美女穿梭”“鰱魚吐泡”結合周邊自然景觀環境建設,強化其作為重要的歷史景觀點。

9、視廊的保護

保護鳳凰山、鳳鳴塔與歷史城區內五山、龍舟廣場及龍興講寺之間的視廊。

10、高度控制

1)文物保護單位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及相關保護規劃進行嚴格保護。

2)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按照原高度控制;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改建的建筑高度控制在2層(檐口高度6米)以下。

3)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內建筑高度控制在2層(檐口高度6米)以下;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和歷史地段內的建筑高度控制在4層(檐口高度12米)以下。當歷史文化街區與相關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控制區劃重疊時,高度應從嚴管控。

4)歷史城區內,公共建筑高度控制在6層(檐口高度24米)以下,其他建筑檐口高度不超過18米。

5)古城路以西的沅水北側環境協調區,原則上控制在8層(檐口高度24米)以下。

6)沅水南側的環境協調區,原則上控高8層,建筑檐口高度不超過24米,同時建筑總高度不得超過背景山體的三分之二。

7)自建房嚴格按照《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規定》進行嚴格管控。歷史城區范圍內不得新建居民自建房。居民自建房原依法批準層數超過3層的,改(擴)建、重建后層數不得超過原依法批準層數。

8)規劃的公共綠地和自然山體原則上不進行建設,若需進行必要的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其建筑高度控制在4層(檐口高度12米)以下;通信接收發射設施、高壓電線塔等市政基礎設施,需進行專家論證,其高度控制另行規定。

9)除上述范圍外,環境協調區內其他區域的建筑高度基本按照控規及相關規范控制,總體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10)環境協調區內建筑高度保持岸線往外依次抬升、層層遞進的總體形式,以保證景觀視廊的暢通。

11)現有高度超過控高的建筑,條件成熟時應采取相關措施降低層高至控制高度。重點地段按照城市設計要求確定高度,不破壞古城背景輪廓線。

11、風貌控制

一類風貌控制區包括龍興講寺、勝利園、馬路巷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和鳳凰山森林公園、白圓寺路歷史地段。建筑高度應嚴格執行高度控制要求,新建、改擴建建筑體量不宜過大,建筑色彩不宜過于鮮艷和突出。

二類風貌控制區應包括龍興講寺、勝利園、馬路巷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建筑色彩宜采用低明度、低彩度的白色、青灰色系屋頂色彩宜采用灰色系;新建、改建建筑體量不宜過大,沿街連續面寬不應過長,建筑屋頂以坡屋頂為主。

三類風貌控制區為除一、二類風貌控制區之外的其他歷史城區范圍。以現代風貌為主,風貌應與歷史文化街區特色風貌相協調。四類風貌控制區為歷史城區范圍外的環境協調區 。以現代風貌為主,墻面顏色宜使用彩度、明度較低的青白灰色調,風貌應與歷史城區整體特色風貌區相協調


12、歷史城區發展

留傳統特色商業,完善文化、教育、娛樂、居住功能。善居住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積極改善人居環境。強化保護兼顧發展,加強用地保障,推進文商旅高品質融合發展。

對歷史城區道路交通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完善道路體系,補充東西向道路;優化歷史城區公共交通系統;強化歷史城區交通管制;歷史城區旅游交通的一體化發展

優化古城人口結構,降低歷史城區內居住密度,規劃末期歷史城區內人口密度力爭達到240-280/公頃。提升旅游服務業人員比例。疏解非名城展示相關行業人口。

支持相關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歷史城區應根據保護要求,發展多樣化特色產業,適度開展旅游、傳統工藝和傳統技藝加工制作等與傳統文化相協調的經營活動。加強對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字號、老物件、老手藝、老劇目等保護利用,形成穩定、經典的傳統文化品牌。



五、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保護

1、保護內容

劃定龍興講寺經驗人文水平商業商業步行街、取得勝利園經驗人文水平商業商業步行街、道路巷經驗人文水平商業商業步行街這三條的史上人文精神商圈,白圓寺路的史上房區。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素與價值特色一覽表

龍興講寺歷史文化街區

價值特色

龍興講寺歷史文化街區是沅陵歷史城區儒家、佛教等傳統歷史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地段,是沅陵古城面積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是沅陵縣古代弘揚佛法,傳播儒學的重要發生地,為我國對佛寺建筑的建造技藝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街區內的傳統風貌建筑是古城內規模最大、具有湘西北特色的建筑群,是沅陵縣研究清至民國民居建筑其科學及文化藝術價值的重要載體。

人工環境要素

特色建、構筑物

文物保護單位:龍興講寺、龍興講寺增補點-黔王宮、抗戰日報舊址、適園古民居、省立第九醫院舊址。歷史建筑19處。歷史建筑潛在對象3棟

傳統街巷

施家巷、馬坊界、西沖巷、飛霞路、同文巷。

自然環境要素

古樹名木

6棵古樹名木

人文環境要素

歷史人物

沈從文

重要歷史記憶

龍興講寺

民間技藝

沅陵賽龍舟

勝利園歷史文化街區

價值特色

勝利園歷史文化街區曾是辰州府衙所在地,是沅陵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段,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街區坐落在梧桐山、飛霞山與鶴鳴山,傳統民居依山而建,是古城重要的景觀節點和制高點,是古城“一城鎮五山”和山城融合風貌的集中體現。

人工環境要素

特色建、構筑物

文物保護單位:湘西剿匪舊址、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文廟舊址。歷史建筑4棟。歷史建筑潛在對象5棟

傳統街巷

甲第巷、城墻巷、總爺巷、北門巷。

自然環境要素

自然山水

沅水、酉水。

人文環境要素

戲曲歌舞

陽戲、獅子燈。

民間技藝

十字繡、彈棉花技藝。

馬路巷歷史文化街區

價值特色

馬路巷是沅陵古城是古城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歷史街區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區近代抗戰歷史的集中展示地。馬路巷匯聚了多樣的建筑風格,包括宗教建筑和近代歷史人物的故居,是沅陵作為臨時省會在中國湖南抗日戰爭時期特殊地位的集中體現地,是以近代歷史、紅色文化、名人故居為特色的沅陵地方特色的近代風貌區。

人工環境要素

特色建、構筑物

文物保護單位:辰州教案發生地、龍頭古井、楊少琴故居、關希鵬故居、國畫大師張一尊故居、辰州日報舊址、張先玉民宅、劉曉故居。歷史建筑16棟。歷史建筑潛在對象2棟

街巷空間

龍頭井巷、伍家坪巷、馬路巷、白圓寺路、唐巷。

歷史環境要素

飛星橋古井、龍頭古井、馬路巷古井

自然環境要素

自然山水

沅水、酉水。

古樹名木

6棵古樹名木

人文環境要素

重要歷史記憶

“辰州教案”發生地

歷史人物

劉曉、關希鵬、楊少琴等。

2、保護區劃

1)龍興講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

核心保護范圍:北至虎溪路,東至同文巷一線,南至龍興大道,西至水電局宿舍西側。面積為8.76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虎溪路、沅陵縣政府一線,東至同文巷一線,南至龍興大道,西至縣委黨校。面積為7.73公頃。

2)勝利園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

核心保護范圍北至勝利路,東至湘西剿匪紀念園東側邊界,南至龍興大道,西至湘西剿匪紀念園東側邊界。面積為3.15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勝利路、沅陵縣財政局一線,東至天寧路,南至龍興大道,西至古城路。面積為9.14公頃。

3)馬路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

核心保護范圍北至沅陵一中,東至文化南路西側巷道,南至龍興大道,西至龍家巷西側。面積為5.46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沅陵一中;東至文化南路,南至龍興大道,西至龍家巷。面積為6.39公頃。

4)白圓寺路歷史地段保護區劃

北至荷花池小學、沅陵縣農業農村局一線,東至迎賓路北路,南至龍興大道,西至文化南路。總面積約為6.54公頃。





六、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的保護

保護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10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56處。

保護窯頭古城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等地下文物埋藏區。

評估沅陵老縣城水下文物埋藏區范圍,對水下文物進行保護。

保護歷史建筑42處,發掘具有歷史代表性、質量較好、格局較完整的歷史建筑潛在對象16處。

保護縣域內與紅色革命相關的歷史文化遺產20

保護縣域內工業遺產3處。

    保護沅陵縣域內5929株古樹名木。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

保護辰州儺戲、沅陵賽龍舟兩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包括傳統技藝、傳統音樂、民俗、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醫藥在內的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個懷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沅陵歷史地名、“內八景”“外八景”、名人事跡等文化遺產元素等優秀傳統文化,山水格局1個、歷史地名14個、內八景8個、外八景8個、節慶活動1個、名人史記13個。

通過數字化建檔與傳播、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人才培育與整體保護、活化利用與宣傳等開展非物質文化的保護。

如鼓勵綠茶制作技藝、沅陵曬蘭肉制作技藝、十字繡等實用性強的工藝,發展新產品和服務;開展沅陵刺繡傳統、剪紙(辰州剪紙)、沅陵酥糖制作技藝手工藝培訓和教育活動;展示辰州儺戲、沅陵山歌、辰河高腔、沅陵號子、陽戲、花朝節、獅子燈等傳統魅力,結合沅陵賽龍舟利用網絡直播、文化體驗活動等手段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

提升沅陵山歌、綠茶制作技藝(碣灘茶制作技藝)、沅陵大曲酒制作技藝、辰河高腔、陽戲、茅古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級。

展示利用規劃

1、重點展示內容

縣域范圍內重點展示內容: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及其他有價值的古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水上航線等。

中心城區重點展示內容:以沅水和酉水為主線,串聯沅陵名城獨特的山水格局和景觀廊道;龍興講寺、勝利園和馬路巷三片歷史文化街區和白圓寺路歷史地段展示區的格局與風貌;抗戰時期湖南臨時省會舊址白園寺、牧師樓等歷史遺存;鳳凰山等風景名勝、香爐山等周邊歷史自然環境;其他重要的文物古跡。

3、縣域展示利用規劃

沅陵縣域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一核、兩廊、多片”,其中:

一核,以沅陵古城為核心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核。

兩廊,2條文化遺產廊道。包括沅水流域遺產廊道和湘贛驛道遺產廊道。

多片,7片文化遺產聚集區。包括核心城區文化遺產聚集區、七甲坪鎮文化遺產聚集區、五強溪五溪湖濕地文化遺產聚集區、借母溪鄉文化遺產聚集區、酉水流域文化遺產聚集區、荔溪河盤古文化遺產聚集區、杜家坪文化遺產聚集區。

3、古城展示利用規劃

形成歷史城區4大歷史文化展示主題區:“儒釋圣地”主題展示區、“剿匪往事”主題展示區、“近代風云”主題展示區和“多元文化”主題展示區。